专利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线性滑轨及其上防尘件;线性滑轨包括轨道、滑块模块、端模块及上防尘件,上防尘件包括固定段及分别相连于固定段相反两侧的两个防尘段。每个防尘段包含内肋条及外肋条,两个外肋条分别位于两个内肋条的相反两侧。于每个防尘段中,内肋条的内侧面与外肋条的内侧面彼此相邻,内肋条的外侧面与外肋条的外侧面彼此远离。在垂直于滑动方向的任一个防尘段的截面中,内肋条与外肋条各自的外侧面的虚拟延伸面彼此相交构成等腰三角形,其具有介于10~30度的顶角,内肋条和外肋条各自的自由端缘分别抵接于轨道顶面并形成干涉距离。据此,内肋条与外肋条能够具备良好的支撑力,进而利于降低内肋条与外肋条相对于轨道所需产生的干涉程度。
公开号:CN214331215U
申请号:CN202022557989.XU
申请日:2020-11-06
公开日:2021-10-01
发明作者:廖国富;张若轩;罗致杰
申请人:Ome Technology Co Ltd;
IPC主号:F16C29-06
专利说明:
[n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滑轨,尤其涉及一种线性滑轨及其上防尘件。
[n0002] 如图1和图2所示,现有的线性滑轨是通过防尘件10a过度干涉配合于长条形轨道20a,以使所述防尘件10a具有足够的力量顶抵于所述长条形轨道20a,进而达到防尘的效果。然而,所述防尘件10a常因上述过度干涉配合而产生弯曲变形,使得所述防尘件10a与所述长条形轨道20a之间形成有长条形狭缝 30a。
[n0003] 据此,当现有的线性滑轨于运作时,所述防尘件10a与所述长条形轨道 20a之间的相对运动,易使脏污颗粒P卡入上述长条形狭缝30a中,而造成所述防尘件10a与所述长条形轨道20a之间产生间隙,使得所述防尘件10a丧失防尘效果。
[n0004] 于是,本发明人认为上述缺陷可改善,乃特潜心研究并配合科学原理的运用,终于提出一种设计合理且有效改善上述缺陷的本实用新型。
[n0005]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在于提供一种线性滑轨及其上防尘件,能有效地改善现有线性滑轨的防尘件所可能产生的缺陷。
[n0006]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一种线性滑轨,其包括:一轨道,呈长条形并定义有一滑动方向;一滑块模块,能滑动地设置于轨道上;两个端模块,安装于滑块模块的相反两端、并能滑动地设置于轨道上;以及一上防尘件,位于滑块模块与两个端模块的内侧,并沿滑动方向跨越滑块模块;其中,上防尘件包含有:一固定段,安装于滑块模块或两个端模块上;及两个防尘段,分别相连于固定段的相反两侧,每个防尘段包含有平行于滑动方向的一内肋条及一外肋条,并且两个外肋条分别位于两个内肋条的相反两侧;于每个防尘段中,内肋条的内侧面与外肋条的内侧面彼此相邻,并且内肋条的外侧面与外肋条的外侧面彼此远离;其中,在垂直于滑动方向的任一个防尘段的一截面中,内肋条的外侧面与外肋条的外侧面的虚拟延伸面彼此相交而构成一等腰三角形,并且等腰三角形具有介于10度~30度的一顶角;其中,于每个防尘段中,内肋条的一自由端缘抵接于轨道的顶面并形成介于0毫米(mm)~0.05毫米的一内干涉距离,外肋条的一自由端缘抵接于轨道的顶面并形成一外干涉距离,并且外干涉距离大于内干涉距离。
[n0007] 优选地,于任一个防尘段的截面中,内肋条的内侧面与外肋条的内侧面相夹形成有介于10度~30度的一夹角。
[n0008] 优选地,于任一个防尘段的截面中,内肋条与外肋条各呈等腰三角形,并且内肋条具有介于10度~30度的一顶角,而外肋条具有介于10度~30度的一顶角。
[n0009] 优选地,于任一个防尘段中,外干涉距离介于0.05毫米~0.1毫米。
[n0010] 优选地,上防尘件通过每个防尘段的两端分别能分离地卡扣于两个端模块,两个防尘段相对于固定段呈镜像对称设置。
[n0011] 优选地,线性滑轨进一步包括有两个下防尘件,两个下防尘件分别抵接于轨道的相反两个侧面;其中,每个下防尘件包含有:一安装段,安装段的两端分别安装于两个端模块上,以沿滑动方向跨越滑块模块;一上肋条,相连于安装段并平行于滑动方向,并且上肋条具有位于相反侧的一内表面与一外表面;一下肋条,相连于安装段并平行于上肋条,并且下肋条具有位于相反侧的一内表面与一外表面;其中,上肋条的内表面与下肋条的内表面间隔开且相邻;一强化肋条,强化肋条一体相连于上肋条的内表面与下肋条的内表面,以共同构成一梯形空间;其中,在垂直于滑动方向的任一个下防尘件的一截面中,上肋条的外表面与下肋条的外表面的虚拟延伸面彼此相交而构成介于15度~25度的一锐角。
[n0012] 优选地,于任一个下防尘件中,强化肋条与下肋条的内表面相夹形成有介于110度~150度的一夹角。
[n0013]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公开一种线性滑轨的上防尘件,其包括:一固定段,呈长条形;及两个防尘段,分别相连于固定段的相反两侧,每个防尘段包含有平行于一滑动方向的一内肋条及一外肋条,并且两个外肋条分别位于两个内肋条的相反两侧;于每个防尘段中,内肋条的内侧面与外肋条的内侧面彼此相邻,并且内肋条的外侧面与外肋条的外侧面彼此远离;其中,在垂直于滑动方向的任一个防尘段的一截面中,内肋条的外侧面与外肋条的外侧面的虚拟延伸面彼此相交而构成一等腰三角形,并且等腰三角形具有介于10度~30度的一顶角。
[n0014] 优选地,于任一个防尘段的截面中,内肋条的内侧面与外肋条的内侧面相夹形成有介于10度~30度的一夹角。
[n0015] 优选地,于任一个防尘段的截面中,内肋条与外肋条各呈等腰三角形,并且内肋条具有介于10度~30度的一顶角,而外肋条具有介于10度~30度的一顶角。
[n0016]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公开的线性滑轨及其上防尘件,通过以所述防尘段所定义出的所述等腰三角形的构形及其所述顶角的角度范围,来界定出所述内肋条的所述外侧面与所述外肋条的所述外侧面之间较为适当的相对结构条件,以使得所述内肋条与所述外肋条能够具备有良好的支撑力,进而利于降低所述内肋条与所述外肋条相对于所述轨道所需产生的干涉程度。
[n0017] 进一步地说,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公开的线性滑轨及其上防尘件中,所述内肋条相对于所述轨道所产生的变形量可以被降至最低,以实现避免脏污颗粒卡入所述内肋条与所述轨道的所述顶面之间的效果,进而使所述内肋条能够保持无间隙地抵接于所述轨道的所述顶面,强化其防尘效果。
[n0018] 为能更进一步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特征及技术内容,请参阅以下有关本实用新型的详细说明与附图,但是此等说明与附图仅用来说明本实用新型,而非对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作任何的限制。
[n0019] 图1与图2为现有线性滑轨的防尘件与轨道之间的配合关系示意图。
[n0020]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线性滑轨的立体示意图。
[n0021] 图4为图3另一视角的分解示意图。
[n0022] 图5为图3省略轨道后的分解示意图。
[n0023]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上防尘件的立体示意图。
[n0024] 图7为图6的前视示意图。
[n0025]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下防尘件的立体示意图。
[n0026] 图9为图8的前视示意图。
[n0027] 图10为图3沿剖线X-X的剖视示意图。
[n0028] 图11为图10的XI部位的放大示意图。
[n0029] 图12为图10的XII部位的放大示意图。
[n0030] 以下是通过特定的具体实施例来说明本实用新型所公开有关“线性滑轨及其上防尘件”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由本说明书所公开的内容了解本实用新型的优点与效果。本实用新型可通过其他不同的具体实施例加以施行或应用,本说明书中的各项细节也可基于不同观点与应用,在不悖离本实用新型的构思下进行各种修改与变更。另外,本实用新型的附图仅为简单示意说明,并非依实际尺寸的描绘,事先声明。以下的实施方式将进一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相关技术内容,但所公开的内容并非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n0031] 应当可以理解的是,虽然本文中可能会使用到“第一”、“第二”、“第三”等术语来描述各种组件或者信号,但这些组件或者信号不应受这些术语的限制。这些术语主要是用以区分一组件与另一组件,或者一信号与另一信号。另外,本文中所使用的术语“或”,应视实际情况可能包括相关联的列出项目中的任一个或者多个的组合。
[n0032] 请参阅图3至图12所示,本实施例公开一种线性滑轨1000,其于本实施例中是以一种标准型线性滑轨来说明,但本实用新型不以此为限。举例来说,在本实用新型未绘示的其他实施例中,所述线性滑轨1000也可以是一种微型线性滑轨。其中,如图3和图4所示,所述线性滑轨1000包含有呈长条形的一轨道200、可滑动地设置于所述轨道200上的一滑块模块300、安装于所述滑块模块300相反两端并可滑动地设置于所述轨道200上的两个端模块400、及顶抵于所述轨道200外表面的一防尘模块100。
[n0033] 所述轨道200(的长度方向)定义有一滑动方向D,并且所述轨道200的所述外表面包含有一顶面201与位于相反侧的两个侧面202,所述顶面201与两个所述侧面202均平行于所述滑动方向D。再者,所述滑块模块300包含有一滑块及安装于所述滑块的多个构件(如:滚动于所述滑块模块300及所述轨道200的多个滚珠、及局限多个所述滚珠的至少一个保持器),并且所述滑块模块300设置在两个所述端模块400之间,而两个所述端模块400分别抵接于所述轨道200的所述顶面201与两个所述侧面202。其中,由于所述滑块模块 300与两个所述端模块400并非本案的改良处,所以本实施例不加以赘述。
[n0034] 所述防尘模块100于本实施例中包含有彼此间隔设置的一上防尘件1与两个下防尘件2,并且所述上防尘件1与任一个所述下防尘件2于本实施例中虽是以搭配于上述构件(如:所述轨道200、所述滑块模块300、及两个所述端模块400)来说明,但本实用新型不受限于此。举例来说,在本实用新型未绘示的其他实施例中,所述上防尘件1与任一个所述下防尘件2也可以是单独地应用(如:贩卖)或搭配其他构件使用。
[n0035] 如图5至图7所示,所述上防尘件1位于所述滑块模块300与两个所述端模块400的内侧,并沿所述滑动方向D跨越所述滑块模块300。其中,所述上防尘件1于本实施例中为一体成形的单件式弹性构造(如:橡胶件),并且所述上防尘件1包含有安装于所述滑块模块300或两个所述端模块400的一固定段11、及分别相连于所述固定段11相反两侧的两个防尘段12。所述固定段 11及两个所述防尘段12均呈长条形且平行于所述滑动方向D。
[n0036] 需额外说明的是,所述上防尘件1于本实施例中是以每个所述防尘段12 的两端分别可分离地卡扣于两个所述端模块400,据以使得所述上防尘件1可以无需通过任何固定组件(如:螺丝)就能安装于两个所述端模块400,进而实现快速拆装的效果。其中,所述上防尘件1与两个所述端模块400之间的相互配合构造可依据设计需求而加以调整变化,不以本实施例的图式为限。
[n0037] 其中,每个所述防尘段12包含有一承载条121、相连于所述承载条121 的一内肋条122及一外肋条123,并且每个所述防尘段12的所述承载条121、所述内肋条122、及所述外肋条123均呈长条形且平行于所述滑动方向D,而两个所述外肋条123分别位于两个所述内肋条122的相反两侧,但本实用新型不以此为限。举例来说,在本实用新型未绘示的其他实施例中,任一个所述防尘段12也可以省略所述承载条121,并且所述内肋条122及所述外肋条123 彼此相连接。
[n0038] 需先说明的是,两个所述防尘段12于本实施例中是相对于所述固定段11 呈镜像对称设置,所以为了便于理解,下述仅说明单个所述防尘段12的构造,但本实用新型不以此为限。举例来说,在本实用新型未绘示的其他实施例中,两个所述防尘段12的构造也可以略有差异。
[n0039] 于本实施例中,所述内肋条122的内侧面1221与所述外肋条123的内侧面1231彼此相邻(且平行所述滑动方向D),并且所述内肋条122的外侧面 1222与所述外肋条123的外侧面1232彼此远离,并且所述内肋条122与所述外肋条123各于垂直所述滑动方向D上具有大致相同的截面,但本实用新型不以此为限。举例来说,在本实用新型未绘示的其他实施例中,所述内肋条 122(及/或所述外肋条123)也可以于垂直所述滑动方向D上形成略有差异的截面。
[n0040] 进一步地说,在垂直所述滑动方向D的所述防尘段12的一截面中(类似图7),所述内肋条122的所述外侧面1222与所述外肋条123的所述外侧面1232 的虚拟延伸面彼此相交而构成一等腰三角形T1,并且所述等腰三角形T1具有介于10度~30度的一顶角σ1。其中,所述顶角σ1优选是介于15度~25度,但不以此为限。
[n0041] 据此,所述防尘段12于本实施例中通过所述等腰三角形T1的构形及其所述顶角σ1的角度范围,来定义出所述内肋条122的所述外侧面1222与所述外肋条123的所述外侧面1232之间较为适当的相对结构条件,以使得所述内肋条122与所述外肋条123能够具备有良好的支撑力,进而利于降低所述内肋条122与所述外肋条123相对于所述轨道200所需产生的干涉程度。进一步地说,基于所述内肋条122与所述外肋条123于本实施例中能够与所述轨道200 有较低的干涉,所以所述上防尘件1能够有效地降低其对于所述轨道200所产生的磨耗与阻力,进而延长所述上防尘件1的使用寿命、并提升所述上防尘件 1的效能。
[n0042] 更详细地说,如图7、图10、及图11所示,所述内肋条122的一自由端缘1223(如:所述内侧面1221与所述外侧面1222的交会处)抵接于所述轨道200的所述顶面201并形成介于0毫米(mm)~0.05毫米的一内干涉距离,所述外肋条123的一自由端缘1233(如:所述内侧面1231与所述外侧面1232 的交会处)抵接于所述轨道200的所述顶面201并形成一外干涉距离,并且所述外干涉距离大于所述内干涉距离。其中,所述外干涉距离优选是介于0.05 毫米~0.1毫米,但不以此为限。
[n0043] 据此,所述防尘段12通过上述内肋条122与所述外肋条123之间的相对结构设计,以使得所述内肋条122相对于所述轨道200所产生的变形量可以被降至最低,据以实现避免脏污颗粒卡入所述内肋条122与所述轨道200的所述顶面201之间的效果,进而使所述内肋条122能够保持无间隙地抵接于所述轨道200的所述顶面201,强化其防尘效果。
[n0044] 此外,为使所述上防尘件1的所述内肋条122与所述外肋条123能够进一步提升其所具备的支撑力,所述上防尘件1优选具备有下述至少一个条件,但本实用新型不受限于此。也就是说,在本实用新型未绘示的其他实施例中,所述上防尘件1也可以不具备下述任一个条件。
[n0045] 如图7所示,于任一个所述防尘段12的所述截面中,所述内肋条122的所述内侧面1221与所述外肋条123的所述内侧面1231相夹形成有介于10度~ 30度的一夹角σ12,并且所述内肋条122与所述外肋条123各呈等腰三角形,并且所述内肋条122具有介于10度~30度的一顶角σ122,而所述外肋条123 具有介于10度~30度的一顶角σ123。
[n0046] 以上为本实施例中的所述上防尘件1的说明,以下接着介绍本实施例的两个所述下防尘件2;其中,如图8至图10所示,每个所述下防尘件2于本实施例中为一体成形的单件式弹性构造(如:橡胶件),并且两个下防尘件2分别抵接于所述轨道200的两个所述侧面202。
[n0047] 需先说明的是,两个所述下防尘件2于本实施例中是相对于所述轨道200 呈镜像对称设置,所以为了便于理解,下述仅说明单个所述下防尘件2的构造,但本实用新型不以此为限。举例来说,在本实用新型未绘示的其他实施例中,两个所述下防尘件2的构造也可以略有差异。
[n0048] 更详细地说,如图9、图10、及图12所示,所述下防尘件2包含有一安装段21、相连于所述安装段21的一上肋条22与一下肋条23、及连接于所述上肋条22与所述下肋条23的一强化肋条24。其中,所述安装段21、所述上肋条22、所述下肋条23、及所述强化肋条24均呈长条形且平行于所述滑动方向D(也就是说,所述安装段21、所述上肋条22、所述下肋条23、及所述强化肋条24彼此平行)。
[n0049] 再者,所述安装段21的两端分别安装于两个所述端模块400,以沿所述滑动方向D跨越所述滑块模块300(如:图5)。其中,所述下防尘件2于本实施例中是以所述安装段21的两端分别可分离地卡扣于两个所述端模块400,据以使得所述下防尘件2可以无需通过任何固定组件(如:螺丝)就能安装于两个所述端模块400,进而实现快速拆装的效果。需额外说明的是,所述下防尘件2与两个所述端模块400之间的相互配合构造可依据设计需求而加以调整变化,不以本实施例的图式为限。
[n0050] 再者,所述上肋条22与所述下肋条23各具有位于相反侧的一内表面221、 231与一外表面222、232,并且所述上肋条22的所述内表面221间隔且相邻于所述下肋条23的所述内表面231;而所述强化肋条24一体相连于所述上肋条22的所述内表面221与所述下肋条23的所述内表面231,以共同构成(平行所述滑动方向D的)一梯形空间S。
[n0051] 于本实施例中,所述上肋条22与所述下肋条23各于垂直所述滑动方向D 上具有大致相同的截面,但本实用新型不以此为限。举例来说,在本实用新型未绘示的其他实施例中,所述上肋条22(及/或所述下肋条23)也可以于垂直所述滑动方向D上形成略有差异的截面。
[n0052] 进一步地说,在垂直所述滑动方向D的任一个所述下防尘件2的一截面中(类似图9),所述上肋条22的所述外表面222与所述下肋条23的所述外表面232的虚拟延伸面彼此相交而构成介于15度~25度的一锐角σ2,而所述强化肋条24与所述下肋条23的所述内表面231优选相夹形成有介于110度~ 150度的一夹角σ24。
[n0053] 据此,所述下防尘件2于本实施例中通过所述锐角σ2的角度范围,来定义出所述上肋条22的所述外表面222与所述下肋条23的所述外表面232之间较为适当的相对结构条件,以使得所述上肋条22与所述下肋条23能够具备有良好的支撑力,进而利于降低所述上肋条22与所述下肋条23相对于所述轨道 200所需产生的干涉程度。进一步地说,基于所述上肋条22与所述下肋条23 于本实施例中能够与所述轨道200有较低的干涉,所以所述下防尘件2能够有效地降低其对于所述轨道200所产生的磨耗与阻力,进而延长所述下防尘件2 的使用寿命、并提升所述下防尘件2的效能。
[n0054] 更详细地说,于每个所述下防尘件2中,所述上肋条22的一自由端缘223 (如:所述内表面221与所述外表面222的交会处)抵接于所述轨道200的相对应所述侧面202并形成介于0毫米(mm)~0.05毫米的一上干涉距离,所述下肋条23的一自由端缘233(如:所述内表面231与所述外表面232的交会处)抵接于所述轨道200的相对应所述侧面202并形成介于0毫米~0.05 毫米的一下干涉距离。
[n0055] 据此,所述下防尘件2通过所述上肋条22与所述下肋条23之间的相对结构设计,以使得所述上肋条22与所述下肋条23相对于所述轨道200所产生的变形量可以被降至最低,据以实现避免脏污颗粒卡入所述上肋条22(或所述下肋条23)与所述轨道200的所述侧面202之间的效果,进而使所述内肋条 122能够保持无间隙地抵接于所述轨道200的所述侧面202,强化其防尘效果。
[n0056]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效果]
[n0057]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公开的线性滑轨及其上防尘件,通过以所述防尘段所定义出的所述等腰三角形的构形及其所述顶角的角度范围,来界定出所述内肋条的所述外侧面与所述外肋条的所述外侧面之间较为适当的相对结构条件,以使得所述内肋条与所述外肋条能够具备有良好的支撑力,进而利于降低所述内肋条与所述外肋条相对于所述轨道所需产生的干涉程度。
[n0058] 进一步地说,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公开的线性滑轨及其上防尘件中,所述内肋条相对于所述轨道所产生的变形量可以被降至最低,以实现避免脏污颗粒卡入所述内肋条与所述轨道的所述顶面之间的效果,进而使所述内肋条能够保持无间隙地抵接于所述轨道的所述顶面,强化其防尘效果。
[n0059] 再者,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公开的线性滑轨及其下防尘件,通过所述锐角的角度范围,来定义出所述上肋条的所述外表面与所述下肋条的所述外表面之间较为适当的相对结构条件,以使得所述上肋条与所述下肋条能够具备有良好的支撑力,进而利于降低所述上肋条与所述下肋条相对于所述轨道所需产生的干涉程度。
[n0060] 进一步地说,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公开的线性滑轨及其下防尘件中,所述上肋条与所述下肋条相对于所述轨道所产生的变形量可以被降至最低,据以实现避免脏污颗粒卡入所述上肋条(或所述下肋条)与所述轨道的所述侧面之间的效果,进而使所述内肋条能够保持无间隙地抵接于所述轨道的所述侧面,强化其防尘效果。
[n0061] 以上所公开的内容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可行实施例,并非因此局限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所以凡是运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图式内容所做的等效技术变化,均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内。
权利要求:
Claims (10)
[0001] 1.一种线性滑轨,其特征在于,所述线性滑轨包括:
一轨道,呈长条形并定义有一滑动方向;
一滑块模块,能滑动地设置于所述轨道上;
两个端模块,安装于所述滑块模块的相反两端、并能滑动地设置于所述轨道上;以及
一上防尘件,位于所述滑块模块与两个所述端模块的内侧,并沿所述滑动方向跨越所述滑块模块;其中,所述上防尘件包含有:一固定段,安装于所述滑块模块或两个所述端模块上;及
两个防尘段,分别相连于所述固定段的相反两侧,每个所述防尘段包含有平行于所述滑动方向的一内肋条及一外肋条,并且两个所述外肋条分别位于两个所述内肋条的相反两侧;于每个所述防尘段中,所述内肋条的内侧面与所述外肋条的内侧面彼此相邻,并且所述内肋条的外侧面与所述外肋条的外侧面彼此远离;
其中,在垂直于所述滑动方向的任一个所述防尘段的一截面中,所述内肋条的外侧面与所述外肋条的外侧面的虚拟延伸面彼此相交而构成一等腰三角形,并且所述等腰三角形具有介于10度~30度的一顶角;
其中,于每个所述防尘段中,所述内肋条的一自由端缘抵接于所述轨道的顶面并形成介于0毫米~0.05毫米的一内干涉距离,所述外肋条的一自由端缘抵接于所述轨道的所述顶面并形成一外干涉距离,并且所述外干涉距离大于所述内干涉距离。
[000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性滑轨,其特征在于,于任一个所述防尘段的所述截面中,所述内肋条的内侧面与所述外肋条的内侧面相夹形成有介于10度~30度的一夹角。
[0003]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性滑轨,其特征在于,于任一个所述防尘段的所述截面中,所述内肋条与所述外肋条各呈等腰三角形,并且所述内肋条具有介于10度~30度的一顶角,而所述外肋条具有介于10度~30度的一顶角。
[0004]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性滑轨,其特征在于,于任一个所述防尘段中,所述外干涉距离介于0.05毫米~0.1毫米。
[0005]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性滑轨,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防尘件通过每个所述防尘段的两端分别能分离地卡扣于两个所述端模块,两个所述防尘段相对于所述固定段呈镜像对称设置。
[0006]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性滑轨,其特征在于,所述线性滑轨进一步包括有两个下防尘件,两个所述下防尘件分别抵接于所述轨道的相反两个侧面;其中,每个所述下防尘件包含有:
一安装段,所述安装段的两端分别安装于两个所述端模块上,以沿所述滑动方向跨越所述滑块模块;
一上肋条,相连于所述安装段并平行于所述滑动方向,并且所述上肋条具有位于相反侧的一内表面与一外表面;
一下肋条,相连于所述安装段并平行于所述上肋条,并且所述下肋条具有位于相反侧的一内表面与一外表面;其中,所述上肋条的内表面与所述下肋条的内表面间隔开且相邻;
一强化肋条,所述强化肋条一体相连于所述上肋条的内表面与所述下肋条的内表面,以共同构成一梯形空间;
其中,在垂直于所述滑动方向的任一个所述下防尘件的一截面中,所述上肋条的外表面与所述下肋条的外表面的虚拟延伸面彼此相交而构成介于15度~25度的一锐角。
[0007]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线性滑轨,其特征在于,于任一个所述下防尘件中,所述强化肋条与所述下肋条的内表面相夹形成有介于110度~150度的一夹角。
[0008] 8.一种线性滑轨的上防尘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线性滑轨的上防尘件包括:
一固定段,呈长条形;及
两个防尘段,分别相连于所述固定段的相反两侧,每个所述防尘段包含有平行于一滑动方向的一内肋条及一外肋条,并且两个所述外肋条分别位于两个所述内肋条的相反两侧;于每个所述防尘段中,所述内肋条的内侧面与所述外肋条的内侧面彼此相邻,并且所述内肋条的外侧面与所述外肋条的外侧面彼此远离;
其中,在垂直于所述滑动方向的任一个所述防尘段的一截面中,所述内肋条的外侧面与所述外肋条的外侧面的虚拟延伸面彼此相交而构成一等腰三角形,并且所述等腰三角形具有介于10度~30度的一顶角。
[0009]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线性滑轨的上防尘件,其特征在于,于任一个所述防尘段的所述截面中,所述内肋条的内侧面与所述外肋条的内侧面相夹形成有介于10度~30度的一夹角。
[0010]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线性滑轨的上防尘件,其特征在于,于任一个所述防尘段的所述截面中,所述内肋条与所述外肋条各呈等腰三角形,并且所述内肋条具有介于10度~30度的一顶角,而所述外肋条具有介于10度~30度的一顶角。
类似技术:
公开号 | 公开日 | 专利标题
US8176594B2|2012-05-15|Wiper blade
CA2569176C|2011-01-11|Wiper blade
US8578583B2|2013-11-12|Method of making a windscreen wiper device
RU2238198C2|2004-10-20|Щетка стеклоочистителя для транспортных средств
US3116510A|1964-01-07|Windshield wiper
US7845044B2|2010-12-07|Vehicular wiper frame
US10293791B2|2019-05-21|Windscreen wiper device
CN214331215U|2021-10-01|线性滑轨及其上防尘件
US20060048763A1|2006-03-09|Saw skid plate shield
CN214367284U|2021-10-08|线性滑轨及其下防尘件
US20060066116A1|2006-03-30|Preloaded spring bumper for a vehicle
JP4049878B2|2008-02-20|直動転がり案内ユニット
JP5316700B2|2013-10-16|リニアガイド装置
DE102008012985B4|2016-11-17|Abstreifer
US5531521A|1996-07-02|Linear rolling guide unit
CA1202267A|1986-03-25|Balustrade of a passenger conveyor
KR20080084516A|2008-09-19|갠트리형 xy 스테이지
JP3953410B2|2007-08-08|車両用ウインドガラスの昇降用ガイド具
JPH0771455A|1995-03-17|直動転がり案内ユニット
WO2021103463A1|2021-06-03|显示板安装结构及空调装置
TWM610251U|2021-04-11|線性滑軌及其下防塵件
TWM610252U|2021-04-11|線性滑軌及其上防塵件
KR970008120B1|1997-05-21|엔진 마운트 부착용 스톱퍼
US20020178527A1|2002-12-05|Wiper arm
KR100726803B1|2007-06-11|자동차용 와이퍼
同族专利:
公开号 | 公开日
引用文献:
公开号 | 申请日 | 公开日 | 申请人 | 专利标题
法律状态:
2021-10-01| GR01| Patent grant|
2021-10-01| GR01| Patent grant|
优先权:
申请号 | 申请日 | 专利标题
CN202022557989.XU|CN214331215U|2020-11-06|2020-11-06|线性滑轨及其上防尘件|CN202022557989.XU| CN214331215U|2020-11-06|2020-11-06|线性滑轨及其上防尘件|
[返回顶部]